首页

www.umfoot.com

时间:2025-05-30 03:10:18 作者:2025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在北京开幕 浏览量:69681

  中新社北京7月24日电 题:妄将闽南语变“台湾台语” 民进党“正名”闹剧屡战屡败

  中新社记者 容海升

  近日,台当局教育事务主管部门为配合“绿委”提议,拟将一场语言能力认证考试名称中的“闽南语”更改为“台湾台语”,被舆论指民进党当局所谓“正名”闹剧再度上演。只是其企图以文化“去中”来迎合薄弱“独”派力量,料结局如从前一样,折腾一圈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
  民进党上台以来处心积虑操弄“去中国化”,这次又将主意打在方言名称上,但改变不了“台语”就是闽南语的事实。无论是闽南语还是客家话,均随大陆先民的迁徙而在台湾落地生根,是两岸血脉相连、共同传承的文化基因。闽南语从千年前的中原语言演变而来,古时由福建先民带到台湾;苗栗、新竹等地民众讲的客家话,则从广东传到台湾。乡音响起,彼此会意,共鸣之情由此回荡。两岸方言本就同出一脉,何来“正名”之说?

  细看发起于陈水扁“执政”时期的所谓“正名”运动,常常屡战屡败。不少台湾企业、高校名称中带有“中华”“中国”等词语,已沿用数十年,近年令鼓吹“台湾主体意识”的民进党当局感到格外刺目,陆续将“中华邮政”“中国文化大学”等列入“正名”范围,然而浪费公帑折腾一番,往往以失败告终。

  最近一次成为舆论焦点,则是新冠疫情期间。民进党当局企图在老牌航空公司华航的机身标识上突出“台湾意象”,大费周章后,时任台当局行政部门负责人苏贞昌亲口证实改装货机“飞不出去”,为这场闹剧画下句点。再如东京奥运会举行前,岛内“独派”分子妄想大搞“奥运正名”,招致国际奥委会发函警示,险些影响运动员出征。

  类似拙劣把戏连连上演,惹得台湾民众厌恶反感。有学者对中新社表示,执政当局“为改而改”,是意识形态的滥用。而其带来的危害正在逐渐显现,台湾教育界人士评价,“闽南语”更改闹剧或是民进党在文化教育领域启动新一轮“正名”运动的起手式。

  从修改课纲致课本中文言文被狂砍四分之三,学生不知“廉耻”“大禹治水”,再到所谓“大陆用语”的纠正,令观察家们忧心,民进党当局不断操弄“去中”,将造成年轻人对中华文化认知的断裂;其竭力推升所谓“台湾本土意识”,或将加速台湾社会走向对立、撕裂。

  只是,恐怕民进党当局越是处心积虑地“正名”,越发现两岸的紧密相连、不可分割。正如国台办发言人24日回应,无论他们怎么折腾,都磨灭不了台湾社会的中华文化印记,淡化不了台湾同胞的中华民族意识。(完) 【编辑:曹子健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
广州10月7日电 (郭军 谢鸿峰)据广州海事局7日通报,2024年国庆假期,旅客水上出行的需求高涨。截至10月6日,广州市水路客运量达470904人次。其中珠江游客运量累计达213435人次,同比增加50%。

南方多地强降雨 各部门积极应对

每周,戴着眼镜、一脸书卷气的沈吉,习惯抱着电脑和丈夫到镇上咖啡店,一边喝咖啡,一边交流身边大小事,是他们从英国留学时期保持到现在的爱好。

【央视快评】读懂中国,读懂中国式现代化

“金庸的文学著作便是当代中华文化重要IP。”郑志刚举例表示,金庸武侠小说既道尽恩怨情仇,也融合儒家、道家思想,及历史、宗教等众多中华文化元素。无论是角色、描述场景的真实地点,还是佳酿菜肴,均可变为不同类别的产品,遍及影视、游戏、美食、旅游等领域,可见此IP具备产业化和全球化的文化商业潜力。

黄埔十七期吕瑞周之女:父亲考黄埔就是为了把日军赶出中国

双方同时讨论了当前的地缘政治危机。除重申支持乌克兰之外,对于新一轮巴以冲突,双方亦再度呼吁紧急停火,并表示坚定致力于支持巴勒斯坦建国的“两国方案”。

2024中国—东盟电影文化周开幕 共展映20部中国和东盟国家优秀电影

从亚运会期间赴杭游客的年龄占比来看,携程数据显示,22岁以下客群占比为17%,22-34岁占比为45%,35-60岁占比37%。年轻人成为了亚运会期间杭州旅游的“主力军”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